南京雕塑協會:
《筆墨縱橫渡凡塵》明波長老像 700mm×400mm×820mm 材質 銅
怎樣守住平平淡淡、從從容容。明波長老向我們闡述了晉代陶淵明的 “ 心遠地自偏 ” 。長老展紙研磨,落筆若有神靈相佑,
萬物皆成于胸。觀明波長老字,枯勁蒼渾、筆意姿縱、酣暢淋漓。觀其畫,潑墨揮筆間,疏密、枯潤,意蘊生動,躍然世俗。輕輕勾勒,有草書一氣呵成之勢,意向萬千,超脫世俗。
長老書畫猶如其人,淡然處世。藝術家塑造的長老雕像更是氣宇軒昂,身著長袍,踩一片蓮葉,翩然而來,長老仙眉鶴骨大家之風正是所繪風竹的真實寫照。
《不為自己求安樂,但愿眾生得離苦》弘法寺本煥長老 東郭 泥稿創作中
《不為自己求安樂,但愿眾生得離苦》弘法寺本煥長老 700mm ×400mm×820mm 材質 青 銅
煥長老,法名心虔, 1 0 2 歲。清朝光緒 3 3 年( 1 9 0 7 )出生于湖北新州縣。1 9 3 0 年出家,出自中國現代兩位佛教宗師來果禪師與 虛云法師的宗門下,先后在揚州高旻寺、五臺山碧山寺、韶關南華寺、廣州光孝寺、深圳弘法寺等眾多佛教名寺修行、弘揚佛法。南禪臨濟宗第 44 代傳人。被尊為佛門泰斗。
“ 不為自己求安樂,但愿眾生得離苦 ”。本煥長老一生的行持之所在,長老為了普度眾生,不畏路途艱險,歷經戰爭、政變,毅然力圖拯救罪苦眾生,救眾生于鑊湯劍樹。
“ 諸佛如來,從初發心,精進不退,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。剝皮為紙,析骨為筆,刺血為墨,書寫經典,積如須彌。為重法故,不惜身命 ”此正是百歲老者歸依佛門出世而不厭世、
世不忘救世的佛家精神。塑一尊本煥長老雕像能夠感化世人,身著長袍 , 雙手合十 , 頸間一串佛珠,串連的是長老雖身入佛門,心系民間。
《陶爸爸》 700mm×400mm×820mm 景觀雕塑 材質 漢白玉
雕塑塑以群雕的形式,陶行知與三兩個孩童的場面,一小孩仰頭詢問,一小孩手持書卷指出疑惑,另外一小孩躲在陶行知身后探頭張望,陶行知則躬身凝睇,唇啟似有語吐出。
雕塑的創造是作者對人物外在以及內心把握之后的感情的完全燃燒。在清平中見出生命的光澤,是強烈的、靜穆的、深邃廣大的境地,去奢去華,去精去細,仿若在清平盛世里撞見的非凡熱鬧。雕塑的創作,是于平實的境地里滿蓄著風雷。
《 胸有丘壑萬千重》林散之塑像 700mm×800mm×800mm 泥稿
不隨世俗任孤行,自喜來年筆墨真。寫到靈魂最深處,不知有我更無人。林散之于詩、書、畫的造詣已然出神入化,筆墨中意蘊橫生。詩中猶有畫意,畫中詩意猶存,揮毫潑墨間,更是融匯了詩中無窮意境。觀其詩尤見其人,從詩中可見其性情真摯,處事淡然。其作品深受早年游騁于各名山大川影響,揮灑自如,不拘于法。性情流露輾轉于筆墨間,有包容萬象之勢。靈氣迫人。故藝術家為林散之大師塑像之時,將其融入山林丘壑之中。背倚奇峰,懷擁萬物。集山之巍、崖之勢,怪石嶙峋、草木森然、溪澗凜冽,飛禽、走獸攀援于巖壁。此非胸中有丘壑者斷難下手。
南京雕塑協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