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雕塑協會:
首次與中國科學院院士、東南大學齊康教授合作,創作金陵中學抗日戰爭紀念碑雕塑時的舊照,齊老一行蒞臨敝人工作室制作現場。嘆時光荏苒。
東郭教授在與齊康教授討論設計方案
9月3日,對于南京金陵中學來說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三天。如果不是看到校園里那塊“抗日戰爭紀事碑”,也許人們很難想象這座清靜的校園,曾在77年前戰爭年代經歷過血與火的考驗。石碑西面就是這所中學標志性建筑——有125年歷史的鐘樓。侵華日軍的鐵蹄踏進這座城時,這個看似不起眼的鐘樓地下室里,卻藏著40多名難民婦女。在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9周年的今天,我們重新踏上這塊土地,聆聽百年鐘樓所見證的傳奇!
原金中副校長洪大中是第一個把七七事變消息傳出去的人
在鐘樓的東邊,你會看到一塊石碑,碑身設計成象征勝利的“V”字形,下部雕刻出橄欖枝。石碑上記載,“九一八”事變之后,校教職工就向蔣介石遞交了《呈請國府移師抗日》書:“往事已矣,不忍重提,際乎國家存亡,實現和平統一。茍利于國,逞顧其他。與其屈服于強寇,何如屈服于同志。與其同室而操戈,曷若移兵以御侮”。那時學校師生經組織,上街宣傳抗日,參加抵制日貨,并通過直接捐款和足球義賽、話劇義演籌款,支援抗日前線。1932年的一份校報上刊登了《轟動一時義勇軍籌款足球大戰》一文,其中稱“票資所得,悉充東北義勇軍軍費”。
2008年7月金陵中學校友師生捐款建《抗日戰爭紀事碑》
南京雕塑協會